- 中国首家成功入轨的民营火箭公司
- 2019年双曲线一号遥一“一箭双星”发射
- 研发液氧甲烷发动机及多款火箭推动商业航天
源自 | 蓝色的红海蓝色的红海 2025-07-26 17:23
今天咱们继续聊我国的十大民营火箭公司中的“星际荣耀”。一听到这个名字,不了解的小伙伴可能多少有点疑惑:这谁呀?是做火箭的吗?不会是游戏公司吧?
确实,星际荣耀刚创立时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包括在融资时,也传被人吐槽没什么名气,是不是游戏公司等。
但在不断的努力下,“荣耀”终于降临:
2019年7月25日,星际荣耀在酒泉用“双曲线一号遥一”成功地把两颗卫星送入5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成为我国首枚成功入轨的民营火箭,实现了“一箭双星”的壮举。填补了我国民营火箭入轨的空白,不仅成为了中国首家,也成为了全球第三家(仅次于SpaceX、RocketLab)实现火箭入轨的民营企业。
让我们来看看星际荣耀的这一路是怎么走来的:
星际荣耀的故事,得从2015 年冬天讲起。那一年,SpaceX 的猎鹰 9 号刚刚完成首次陆地回收,商业航天的热潮涌进我国。国务院也发文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航天领域,被业界称为“中国商业航天元年”。
在西安、北京、上海三地跑了一圈之后,彭小波——这位已经在航天一院干了二十多年、主持过“长征”多个型号总体设计的“老兵”——决定离开体制,拉着同样出身航天系统的何光辉(曾现场指挥长征七号发射)和通讯行业连续创业者李顺成(高新兴科技联合创始人)一起下海。
2016 年 10 月,三人怀着同样的梦想,在北京亦庄一间 60 多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挂上了“星际荣耀”的牌子,公司就这样起步了。
初创时,团队只有 20 多人,桌椅都是何光辉去旧货市场淘回来再自己组装的。最大的困难不是技术,而是“没人”——民营航天太新,市面上根本没有现成的人才。何光辉干脆一个一个给体制内的老同学、老同事打电话,“上午八点约、晚上十点还在聊”,用半年把第一批 100 余名骨干“谈”了出来,这些人平均年龄 30 出头,却普遍有 14 年以上火箭研制经验。
技术路线同样艰难。火箭行业常规做一枚原型需要 4~5 年,而星际荣耀给自己定的目标是 3 年。为了抢时间,他们把办公室当设计室,把会议室改成测试间,夜里 12 点还在焊接线束。2018 年 4 月,首枚亚轨道验证箭“双曲线一号 S”升空,虽然只是探路,却让他们测到了姿态控制余量不足的隐患,为后续入轨版本排掉了第一颗雷。
更大的坎在资金上。2017 年春节前后,账上现金只够发两个月工资。彭小波带着商业计划书跑了长三角、珠三角,最终 鼎晖投资 在 A 轮率先出手,随后经纬中国、复星、中信聚信等跟进,2017 年底完成 1.2 亿元 Pre-A;2018 年 9 月,鼎晖、赛富、顺为、中金 等又联合投了 4 亿元 B 轮,让公司得以把专用工位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接下来,就是前面说的2019 年 7 月 25 日,酒泉烈日当空,双曲线一号遥一点火升空,飞行 13 分钟后把两颗卫星精确送入 500 km 太阳同步轨道——我国民营火箭首次实现入轨。消息发出不到两小时,马斯克回了封只有一个词“Whoa cool!”的邮件。
虽然成功并没有让团队松懈。但2021 年 2 月,遥二任务三级提前关机失利,公司立即归零。 星际荣耀在三个月内改进轴承润滑、升级涡轮泵,终于,2023 年 4 月遥六复飞成功。
(这里插入一个知识点:“遥一”“遥二“”遥三“这些并不是指不同火箭的名称,而是同一型号火箭-”双曲线一号“的不同飞行序号;双曲线一号累计8次入轨尝试,其中“遥一”“遥六”“遥七”获得3次成功。)
同年 12 月,SQX-2Y 验证箭也两次完成 10 km 级垂直起降,实现国内首枚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火箭的回收试飞。
星际荣耀的核心产品包括“双曲线”系列火箭和“焦点”系列发动机。
“双曲线一号”为小型固体商业火箭,于2019年7月25日成功发射,是中国首枚成功入轨的民营运载火箭,实现了“一箭双星”的壮举。
“双曲线二号”为液氧甲烷可重复使用验证火箭,于23年成功进行了首次垂直起降飞行试验,成为全球第三家实现重复使用火箭测试的公司。(双曲线二号目前仅两次技术验证飞行,全部成功)
“双曲线三号”为中大型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计划于2025年完成首飞,满足未来星座组网和空间站货物运输需求。(“双曲线三号”计划将于今年12月完成首次“入轨+“海上回收”飞行试验–对标追赶SpaceX猎鹰9号。)
“焦点一号”是全球首台具备二次启动能力的液氧甲烷发动机。
“焦点二号”是专为双曲线三号设计的,具有百吨级燃气发生器循环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的性能。
在19年成功入轨后,20年8月,星际荣耀完成了近12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创下了当时国内商业航天领域单轮融资的最高纪录。截至21年11月,星际荣耀已获得超过18亿人民币的融资,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和投资吸引力。 2024年4月9日,星际荣耀以85亿人民币的企业估值入选《2024·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位列第976名。
如今,星际荣耀已完成 C 轮与 C+ 轮共 7 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 新鼎资本、四川产业振兴基金、京铭资本、汇铸资本 等。并在多地设有基地,包括北京、陕西、河北、海南和四川,专注于火箭总装、测试、发动机试车和液体火箭复用等业务。还与南钢等企业合作,实现产业链深度融合。
此外,公司还曾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9年“50 家聪明的公司”(TR50)榜单, 并在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融合创新·人工智能全球大赛中获得第一名。
从 60 平方米的小开间到亦庄 3 万平米的智能制造基地,他们用了八年时间,把“不可能”写进了中国商业航天的历史,成为我国民营商业航天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