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开户收紧了!违规开户灰产链条曝光,这些合规要点‘话你知’

港股IPO市场回暖引发监管加强,跨境券商开户受限,违规开户灰色产业链浮出水面。

核心内容:

  • 港股IPO市场集资额同比激增673%,吸引资金蜂拥入市
  • 跨境互联网券商因非法经营证券业务被要求禁止招揽境内新客户
  • 伪造海外居住证明等灰色产业链为违规开户提供便利

源自 | 湾区财经传媒 2025-06-20 20:52

港股IPO市场迎来热潮,打新赚钱效应也出现明显回升。6月19日,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发布报告称,香港将会以40 只新股集资1021亿港元,为2025年上半年画上句号。 今年上半年港交所位列全球证券交易所IPO融资额第一名。与去年同期的30只新股集资132亿港元相比,今年上半年港交所新股上市数量增加33%,集资总额猛增673%。

IPO热潮之下,资金蜂拥而至,新股超额认购额大增,打新赚钱效应大增。 赚钱的关键时刻,在港互联网券商和银行却悄然提高了开户审核标准。

目前,富途控股、老虎国际已调整内地居民开户资质。富途控股在线客服称,“应监管最新要求,目前支持实际在境外工作或生活的内地客户开户,开户需同时提供有效内地身份证(不支持仅持护照)以及相关的境外工作或生活证明”。

长桥证券、华盛证券等互联网券商也取消了存量证明开户。

相关政策显示,境内投资者要用境内的资金对外证券投资,只有通过QDII、跨境通等,跨境互联网券商在境内开展美股、港股交易服务是“跨境交付”范畴,在未取得境内相关牌照、仅持有境外牌照的情况下,构成非法金融活动。监管也对此类业务持明确态度:“有效遏制增量,有序化解存量”。

对跨境互联网券商监管持续升级

对于跨境互联网券商的严监管,自2021年就已经开始。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曾公开表示,从业务实质看,跨境互联网券商属在我国境内无照驾驶,属非法金融活动。 2022年12月30日,证监会发布了推进富途控股、老虎证券非法跨境展业整治工作的消息。

证监会表示,富途控股、老虎证券未经证监会核准,面向境内投资者开展跨境证券业务,根据《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其行为已构成非法经营证券业务。证监会强调,按照“有效遏制增量,有序化解存量”的思路,拟要求上述两家券商对上述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整改,包括禁止招揽境内投资者及发展境内新客户、开立新账户。

2023年1月13日,证监会正式发布《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办法》援引《证券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加强对非法跨境经纪业务的日常监管,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按照“有效遏制增量,有序化解存量”的思路,稳步推进整改规范工作。

同年2月15日,证监会发言人指出,非法跨境展业的规范整改工作均按照“有效遏制增量,有序化解存量”的原则开展。其核心要求是,禁止未在境内持牌的境外机构违规招揽境内投资者,并不得为其开立新账户;同时仍允许存量境内投资者继续通过原境外机构开展交易,但存量投资者向境外账户转入增量资金时应当严格遵守我国外汇管理的有关规定。

此后,“无照驾驶”的跨境互联网券商陆续下架境内APP,对于部分有开户需求的投资者,多数互联网券商均要求提供存量证明。

港股违规开户灰色产业链

虽然监管已有明确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中介机构通过伪造证明文件,帮助新客户轻松绕过这一限制。

一是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营销推广。很多境外券商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物理展业”,而是依托官网、App、微信公众号、社交媒体平台等,以中文界面向境内用户推介其产品与服务;

二是绕开监管要求协助客户完成开户。某些中小型平台可协助伪造开户材料,并呈现专业化、组织化的特点。例如,指导客户规避地理IP识别,甚至协助提供虚假或非真实的海外居住信息等材料,规避监管核查;

三是存在“类设点”行为。部分跨境券商通过委托第三方中介在境内组织营销活动、客户转介,甚至设有实质性业务团队,实质上形成“隐形设点”。

在赚钱效应刺激下,境内投资者通过伪造材料、规避监管等方式违规开通港股账户的现象卷土重来。一条包含虚假材料制作、平台审核放水、社交媒体推广的灰色产业链已经潜藏多时。

防范风险 存量证明开户模式或面临终结

在港银行也同步收紧了打新资格审核。有投资者反映,近期通过某家在港银行APP申购某热门个股时被提示称“由于此次香港公开发售股份并不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人(适用于公司客户)或自然人(适用于个人客户)申请,故阁下的认购申请将不获接纳”。

这在业内已是普遍现象。近期,多名投资者均在社交平台中反馈,通过银行渠道打新部分热门个股失败,显示“认购申请不被接纳”。香港某银行人士解释称,这一限制源于部分新股招股说明书的明确规定,银行已先行一步“收紧”管控,预计未来券商也可能跟进强化身份认证措施。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这类违规跨境投资渠道可能进一步收窄,

存量证明开户模式或面临终结。